王立军(1946.7.13——) 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专家,吉林省舒兰市。
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7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半导体系,1982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瓦级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无铝量子阱激光器。提出来多种半导体激光合束结构及方法。发表SCI、EI论文264篇,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长期从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了瓦级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运作的可行性,提出多增益区等新结构和设计理念,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瓦级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并陆续取得了一些国际同期最好成果。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无铝量子阱长寿命边发射激光器。提出了多种半导体激光合束结构及方法,研制出高光束质量高功率密度半导体激光系列光源,在多领域获得重要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人物小结
王立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1970.6-1973.8 吉林大学半导体系半导体器件专业学士
1973.8-1986.5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助教、讲师(其中1979.10-1982.2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硕士)
1986.5-1999.8 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其中1988.5-1989.6 瑞士邮政电报电话公司访问学者)
1993.2-1995.6 美国西北大学量子器件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1999.8 至今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获奖情况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发表SCI、EI论文26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9项;合著专著4部。200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他带领其研究团队,突破了前人旧框架,从理论上阐明了瓦级大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运作的可行性。提出了多增益区等新结构和设计理念,攻克了芯片制作、器件封装等系列关键技术,于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瓦级连续输出单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随后又提出了张应变宽带隙势垒背面衬底发射的新结构和设计思想,于2011年研制出92瓦脉冲单管激光器,被美国2个杂志评价为:“单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取得92瓦输出功率记录”。提出并实现了高功率激光面阵与其衬底材料制成的微透镜面阵单片集成,使激光光束质量获得成倍改善。上述开创性工作为该领域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率先开发出长寿命边发射无铝量子阱高功率激光器,取得了多项国内同期最好成果。提出了四种半导体激光合束结构和方法,研制出千瓦级高光束质量高功率密度半导体激光系列光源,在多领域获得重要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国内率先实现无铝量子阱大功率激光器、激光列阵、激光光纤耦合模块的突破,并开拓不同波长、不同功率、不同应用目标的无铝量子阱激光器研制、开发。同时从事微腔激光、有机聚合物激光和光纤激光的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芯径转换技术研制出连续波输出20W高功率、高亮度光纤耦合模块,为国内报道最高亮度。研制出连续波输出123W激光光纤耦合模块,为国内报道最大功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光纤模块的光谱线宽、功率密度等已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
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部委,中科院重点、重大项目多项,获各类奖励3项,鉴定成果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23项,合著专著一部。